【导语】魏征直谏译文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魏征名言 篇一魏征名言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4、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5、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7、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8、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9、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魏征直谏译文 篇二十三、魏征直谏(译文)
长乐公主就要出嫁了,皇上因为公主是皇后亲生的,特别宠爱她,(就)命令有关部门送几倍于(前朝)永嘉长公主(的嫁妆给她)。魏征进谏说:“以前汉明帝要封皇子时,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命令只给楚王、淮阳王的一半封地。如今送几倍于长公主的嫁妆给公主,恐怕和汉明帝的想法不一样吧!”皇上同意他的话,到后宫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臣妾多次听到陛下赞扬、器重魏征,不明白原因,今天看到他用礼数来抑制您长乐公主的宠爱,才知道他是(忠心于)国家社稷的大臣。臣妾(虽)与陛下结发为夫妻,(但还是)屈服于礼数,情义深重。每当有话说必(先)看您的脸色,还不敢轻易的冒犯您的威严,何况人家臣子(关系)疏远,却能像这样直言,陛下不可以不听了。”(皇后)于是派人请来魏征,赏赐他四百匹丝绸、五百匹绢,并对他说:“(我)听说你很正直,今天看到了,所以给你赏赐。你应该保持这份正直的品性,不要改变啊!”(有一次)皇上退朝后生气地说:(我)今天非杀了这个乡巴佬(不可)!皇后问皇上(要杀)谁。皇上说“魏征每次(都)在朝堂上顶撞我!”皇后退下,(不一会)穿着(皇后的)朝服站在内庭,皇上很吃惊,问她原因。皇后说;“我听说皇上圣明大臣正直,如今魏征(如此)正直,是因为陛下贤明的缘故啊。所以我在这里恭贺皇上。” 皇上才高兴。
子思向卫国国君提起苟燮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燮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明智之人任用人,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 战国 纷争之世,正要收罗锋爪利牙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一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
编辑本段 注释
①: 子思: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战国初期哲学家。卫侯:卫国国君。②: 将:率领。乘(shèng):古代马车的单位名称。一车四马为一乘。③: 赋:收税。④: 鸡子:鸡蛋。⑤: 弗:不。
⑥: 圣人:明智之人。官人:用人。官,任用
⑦: 杞(qǐ):树名,即杞柳。梓(zǐ):树名。连抱:合抱 ⑧: 爪牙:指猛将。
⑨: 干城:保卫国家。干,盾牌,引申为保卫。城:城郭 ⑩: 再拜:连拜两次。表示尊敬。谨受:虚心接受
孔,字子思,向卫国国君提起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孔说:“圣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
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战国纷争之世,正要收罗锋爪利牙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一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
卫侯提出了一项不正确的计划,而大臣们却附和如出一口。孔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公丘懿子问道:“为什么竟会这样?”孔说:“君主自以为是,大家便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事情处理对了没有听取众议,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错误见解而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乐于让别人赞扬,是无比的昏暗;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是无比的谄媚。君主昏暗而臣下谄媚,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同意的。长期这样不改,国家就不象国家了。”
读《直谏中学语文教学》 篇三读《直谏中学语文教学》
读孙绍振教授的《直谏中学语文教学》之前,我对这位我并不熟悉的作者曾以上网“百度之”作了初步的了解。很有意思地发现,这虽是一本针砭中学语文教学的书,其作者孙绍振却并非是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百科名片上他的身份是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中国文艺理论协会副会长。再看他的生平简介,除开主编过初中语文教材及其配套的教学参考,再无其他与中学语文教学有关的经历。读完本书的自序我不由得惊叹,一个大学教授怎会将中学教学里的陋习弊病看得如此明晰,将应试教育重压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的痛苦感受得如此透彻!待读完全书,更是为孙教授精辟独到的见解、幽默风趣的语气和细致深刻的剖析深深折服。我想,这或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罢,绝大多数在中学语文教学一线奋斗多年的教师们,乃至苦读多年即将走向教育岗位的我们,都已在因循多年的模式里形成了习惯性教学思维,也就是在本书中被批判的,使语文教学沦为纯粹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的教学思维。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还没有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来说,“沿袭”是最为稳妥、最为安全的一种接受方式,倘若跳出前人的模式,且不说取得的实际教学效果尚未可知,首先在自己心理的一关便是过不去的。俗话说:枪打出头鸟。真正敢于将自我心中的独创性思维付诸教学实践的人少之又少,当然,大家都有一颗负责的心,害怕自己还不够丰厚的知识积淀和不够成熟的教学水平会误导了学生,按以往固定的模式教学,至少路子不会偏,这是对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这种害怕,就使自己变成“装在套子里的人”。王小波在《思维的乐趣》中说到:愚蠢是一种极大的痛苦;降低人类的智能,乃是一种最大的罪孽。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严重的罪孽。孙绍振教授将这句话引用为“炮轰新编中学语文课本”一节之序,便是这个道理。孙教授对由来已久的字、词、句意义分析和划分段落并分析段落大意这两项教学步骤尤其深恶痛绝,他认为,事物没有绝对的界限,对于文章来说更是如此,一篇文章往往具有多种划分标准的可能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以一种标准的划分扼杀了学生的思想,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满堂灌”,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 ……此处隐藏5484个字……考题却将诗歌鉴赏的答案标准化,这正如孙教授所说“暴露了出题者相当主观而且狭隘的思想”。这个状况到现在有所好转,至少标准的客观题改为主观的表达,可标准答案中的“关键词”,还是或多或少地限制着考生的思维。对于诗歌这一种特殊的问题,其思想和感情的隐含性、多元化,岂是寥寥几个“关键词就能给定义了的?
读完《直谏中学语文教学》一书,给我的感受,不仅是更新了教育观念和获得了具体方法的受益匪浅,我想,更多是一种心灵的震荡。我看到了当下语文教学工具化倾向仍然严重和人文化难以实际把握的现状、语文教改的步履维艰、和教师团体中“顽固派”力量的庞大;也意识到自己离做一个真正合格的、称职的语文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取一句孙中山先生的老话作结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是一本语言幽默活泼而理论深刻警醒的好书,推荐给大家。愿与君共勉,在不远的将来同为我们深爱的母语的教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魏征选美的故事 篇四大唐贞观年间,一次早朝,金銮殿上文武百官两厢站立,大唐天子李世民端坐龙椅,只听太监高声宣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语毕,兵部尚书侯君集急忙出班,执笏奏道:“万岁,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臣以为,万岁应大幸天下,从各地招入民间美女百名,以彰显当今君民同德,昭示皇恩浩荡,恩泽四海。”
“一派胡言!”侯君集话音未落,郑国公魏征怒容满面地出了班,义正词严地奏道:“此乃亡国之道,万岁倘若真与民同德,示皇恩于四海,应广开言路,倾听民声。”
侯君集斜了魏征一眼,刚要反驳,李世民威严地说道:“魏爱卿何出此言?我看侯爱卿此议,颇有道理。”说罢,环顾群臣,接着问道,“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吭声。李世民正色道:“既然各位爱卿无人反对,魏征听旨,命你总领此选美事宜,三个月内办妥,不得有误!不然,休怪朕无情。”说完,袖子一甩,站起身说道:“退朝!”
百官惊愕片刻,慌忙山呼万岁。礼毕后,侯君集洋洋得意地对魏征说:“有劳魏大人了。”说完,嘿嘿笑着走了。
魏征愣在朝堂上,呆立良久,长叹一声,忧心忡忡地回到府内。有道是:君命难违呀!此事不想办也得办。但是,万岁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荒唐?魏征百思不得其解。正在这时,下人来报,宰相房玄龄求见。
魏征连忙请入,宾主落座后,房玄龄直奔主题:“魏大人,昨日我接到消息,如今西有突厥,蠢蠢欲动,东有高丽,虎视眈眈,万岁担心他们联手,故学西汉联姻之策,分而治之。特授意侯君集,今日朝堂上提出选美之议。魏大人,事关重大,此事不要再与别人说起!慎行。”说完便告辞而去。
魏征这才明白万岁选美的真实意图,但他仍不赞同选美事宜。给了人家美女,人家就不联手了?不行,我要找皇上说说去。魏征立刻拜见李世民,李世民早就料到魏征会来,根本不见,只传出一句话:3个月后,要见《神州百美图》!魏征长叹一声,只得遵旨到各地选美。
而此时,侯君集正向李世民参奏:“万岁,魏征刚而好名,多是儒生空议。是否派人暗中监视,以免他误了大事?”
李世民听罢,沉思良久,点了点头,说:“侯爱卿,朕赐你尚方宝剑,你可暗中跟随。”侯君集连忙谢恩。
尽管魏征不赞成选美,但君命如山,岂能违拗?所以,他每到一地,只好按部就班地进行选美,倒也选了不少美女。这天,魏征乘轿行至大街上,忽报有人拦轿喊冤。魏征挑开轿帘一看,路中间黑压压跪着一群人,魏征赶忙吩咐轿夫落轿,又让喊冤人近前诉说冤情。
一老头儿高举诉状说,他夫妇俩老来得女,本以为后半辈子有了依靠,可女儿却被选为美人,不日将被送入宫中,还请大人放还他女儿。说完,跪地叩头不起。另一青年哭诉道,他已择定迎娶的良辰吉日,可新娘却被差人征走了。含冤求情者甚多。
魏征听完,心里一阵绞痛,如果老百姓知道选取的美人不是进宫,而是被送到遥远的蛮夷之地,嫁给蛮人,岂不更加伤心?想到此,魏征赶忙下轿,当众宣布终止选美事宜。
回到榻下,魏征意识到自己给自己下了个死套:如果违抗君命,将会诛灭九族;如果继续选美,则会尽失民心。正在他不知所措时,忽报侯君集来访。魏征心里一沉,看笑话的还是来了,便吩咐下人:“说我不在。”话音未落,侯君集已走进厅堂:“魏丞相不在,难道此刻说话的是鬼吗?”侯君集得意地看看魏征,继续道,“听说你放了所有美女,还当众宣布终止选美事宜?”
魏征知道侯君集不怀好意,于是没好气地说:“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如果当时我拒绝百姓,肯定会激起民怨。权衡之下,只好来个缓兵之计。”
侯君集好奇地问:“魏丞相可想好了,下一步该怎么办?”魏征摇摇头。侯君集幸灾乐祸地说:“都说魏丞相是人才,这点小事难不倒您,皇上还等着您的《神州百美图》呢!”说完,扬长而去。
几天后,侯君集又来了。这回,他脸色凝重:“魏丞相,听说您老是带着一帮人往民间跑,意欲何为啊?”魏征说:“侯大人,选美大事我岂能忘记?到民间走走,只是散散心而已。”“3个月的期限马上就到了,魏丞相,你还是把散心的事放放再说吧。”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 篇五读《魏征直言进谏》有感
暑假里我借了一本《上下五千年》的书。这本书中介绍了我国远古时期和中古时期的历史。从书中我知道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神农勇尝百草》、《大禹治水》……等历史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么多的故事,我都一一细读体会。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无穷。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魏征直言进谏》。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在公元626年,唐太宗派人征兵。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兵。可是魏征进谏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了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兽,也会捉到兽,但是到了明年就无兽可捉了。您的做法与这种做法有什么两样呢?”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地说:“我过去总认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计划国家大事,才知道是我的错。”于是就废除了这个诏书。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唐太宗有勇于纳谏的勇气感到高兴,他不愧是一代明君。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魏征为了国家兴亡,敢于直谏太宗的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气概;看到唐太宗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地之力国政的身影;看到了唐朝的人们安居乐业,国家欣欣向荣……我们的国家不也如此吗?全国人民为了国家的利益,都在献计献策。国家总理李克强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为国家、为人民工作。国家经济繁荣了,科技发达了,国势强盛了,综合国力增强了…… 《魏征直言进谏》让我懂得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敢于直言进谏的勇气。以后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中只要对班级、对同学、对人民有利的事,我们都要敢于进谏,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永久不衰。
教师评语:
小作者由《魏征直言进谏》中看到了魏征直言进谏的勇气,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态度。并联想到了我国的人民为了国家繁荣也在献计献策。全文文笔流畅,感受深刻。结尾点明文章中心,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个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好孩子。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魏征直谏译文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