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对融合教育的心得体会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对融合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全纳教育,融合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这些年来年来不绝于耳,社会各界人士也努力的去推动,这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现象。
融合教育的理念是接纳所有学生,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的需求,融合教育可以促进特殊儿童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功能的改进。而对于一般儿童,融合教育可以促进他们理解平等、尊重、接收、接纳的思想,在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共处的环节中塑造了他们善良、友好、同理旁人,助人为乐等许多出色的品质和个人素养,也为成年后对多样化世界的理解接纳奠定了较好的心理基础,是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彼此成的“双赢”教育模式。
既然融合教育对特殊儿童有这么多的好处, 那么融合教育是不是不管儿童能力如何,全部都应该在普通班级里面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呢?有的家长说,我不追求学业,不追求成绩,我希望他能在这个集体环境当中,能学多少是多少,课间的时候可以和小朋友玩,能够去参照其他同学习得较好的社会技能就可以了。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融合不等于"随班混读”。一定要站在孩子的教学起点,实际的需求出发,针对不同障碍程度的孩子应实行多元化的融合安置模式,才能够让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的同时兼顾特需孩子的学习效果与心理成熟度。
介绍一下韦氏智力测试量表的一些数据。韦氏智力测试量表包括成人16岁以上、儿童6-16岁和学龄前期4-6岁三个阶段,测定的结果叫做智商,智商的平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
智力分级标准为智商大于140为非常优秀,120-139为优秀,110-119为中上,90-109为正常,80-89为低于正常,70-79为边界,小于70为智力障碍,50-70为轻度智力障碍,35-35为中度智力障碍,20-35为重度智力障碍,小于20为极重度智力障碍。
除此之外,社会适应性,课堂的纪律常规,也是融合大集体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很多asd的儿童自幼开始干预,也有相应的配合能力、常规意识、安坐能力等。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表现还蛮不错,但慢慢的各种行为问题接踵而来,老师投诉不断。假设一个谱系儿童他的智力水平是边界点70,孩子越学越吃力,哪怕付出比常人更多,收到的成效也不会很大。可想而知,孩子在语数英的课上基本上是听不大懂老师说的话,只能放空,玩笔,玩手,玩书本,玩抽屉,走动等,孩子的心理压力有多大?没有自信怎么会有安全感?最终,这样的全天式融合对班上的同学,以及对孩子本身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广州大概约有31个特教班,有人曾经对我说:我不是很理解其实已经有特殊学校的存在,为什么教育局还要在普通学校里面弄一个特教班?
当然非常有必要。相对特殊学校而言,开在普通学校的特教班仍然是一个融合的环境,当孩子不能适应40几个人的大集体环境的时候,我们就把孩子集中在特教班里面上课,根据孩子的情况实施个别化教育,与此同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业能力的补救。如果孩子的行为规范良好,像一些对学业要求不高的课程,如文体课或者孩子擅长的课程都可以回普通班级里面去上课。
孩子跟不上的课程,就到特教班里面去上课,这样一来孩子听不懂的时间就不会在教室里面枯坐而放空。孩子可以跟得上的课程回到普通班级里面去上课,增加孩子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自信,也让普通班级的孩子看到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的闪光点。
今年牵牛花有幸参与了黄浦区的两个学校特教班的建设(向阳花班),向特教班提供教学支持,对特教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我们进行随堂记录的时候,发现一些有特殊需要孩子参与度很低,老师同学和他几乎是两根平行线。授课老师其实很关注有特需的孩子,但是无奈孩子那么多,再关注他,也不可能提供很有效支持,看到这种情况其实很是心疼。
现在有点吊诡的是,很多家长希望可以让孩子到特教班进行融合,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进不来。而对于已经有了特教班的学校,学校的家长却还在特教班门外踌躇。也许很多家长仍然认为孩子全天在普通班就读是最好的吧。
我想说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爱他如他所是,而非你所愿”。
对融合教育的心得体会篇2对于教育这个行业,我一直怀着深深的崇拜和喜爱。从师范毕业后,我在封闭式管理的私立初中做了一年的班主任,终因感觉自己的教育理念难以实施而苦闷离开。
正在我迷茫和挣扎时,我邂逅了“龙文教育”这个以1对1个性化教学著称的课外辅导机构。在经过相对深入的了解后,我满心欢喜地投入了她的怀抱。
怀着一腔热血和满满的爱心投身个性化教学之中已一年有余,与学生的相处带给我太多的感慨和感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帮x同学处理家务事。
事情是这样的:那一天x同学来上数学课,中途她的数学老师忧心忡忡地下来找我,说x同学听课过程中时常发呆且有流泪的倾向,希望我能去劝解一番。看到我来了,她匆匆擦掉眼泪,避开我焦灼的目光。我靠近她,一把搂住她的肩,故作诙谐地冒了一句:“hi, my girl, what are you doing?”她居然没有任何回应,看来确实是心情不佳。
看样子,单纯地哄哄估计是无济于事的。于是我单刀直入地问她怎么了,她只回了句“我没事”就没了下文。见直接的没用,我改出选择题:“跟同学闹矛盾了?”对方摇头,“被老师批评了?”继续摇头,“篮球比赛输了?”还是摇头,“跟爸妈闹别扭?”先是摇头然后补了一句:“我干嘛跟他们闹别扭,他们那么爱我”。此话就字面意思理解很好,但究其语气不难发现问题。看来这心情不好与家人有关。继续问其是否与家人不和,对方拒绝回答。我就开始在一旁自顾自的讲自己上初中时和家里闹别扭的事儿,最终不知道她是因为受不了我的喋喋不休还是我讲的故事中有引起她共鸣的地方,反正她向我袒露心扉了。在她断断续续地描述中,我找出了症结所在——与家人缺乏沟通,不能理解彼此。
把心里的痛苦倾诉给我之后,她不再像讲述过程中那样大哭,待其平复下来,我结合对她及对她爸妈的了解,陈述了自己的建议。但她固执的认为与父母沟通的结果一定是沟越来越深却怎么都通不了。我就和她一起分析沟通和不沟通各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分析完后她接受了我的建议。此建议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她爸妈能知道她这些想法,所以我征求她的意见,看我是否能把她的心里话告诉她父母。一开始她强烈反对,原因是她怕她妈知道她宁愿把心里话讲给我听却不讲给她听时会很难受。看来这小妮子还是很爱她妈妈的,我抓住这一点对她进行了心理攻势,最终她同意了。
把她送出校门后我致电她妈妈约好来校开家长会,她妈妈来的时候还是一脸愁云,待听完我的陈述后,就变得豁然开朗了。回去后的第二天给我打来电话,说她女儿主动找他们沟通,彼此有了准确、深入的了解,沟通的最后不再是以各自吵架赌气散场。听着她妈妈轻松愉悦的声音,我觉得很幸 ……此处隐藏4699个字……草一木,不要破坏它们。因为它们也是有生命的,并且,它们还为人类做出了自己的奉献。它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
新鲜的氧气;它还可以美化环境,装点自然;使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美丽的环境下;它还可以做成家具,这一切,都是对我们有很大帮助的。我们的学校正在创建,
现在变得很漂亮,如果我们去破坏那里的花草树木,那他们这样做不就前功尽弃了吗?我们学生,应当做到的就是爱护它们,还要呼吁所有的人都去爱护花草树木。
校园是我的家,那班级也是我的家。我们也应该爱护班级中的一物一品,保护好教室的环境。我们不能在墙上,桌椅上乱画,使它们变得很难看,很脏,这样的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要的。如果我们保护它们原来的干净、漂亮的话,一定会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
学校正在创建省优质学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积极配合,我相信创建工作一定会顺利完成。
对融合教育的心得体会篇6现在,我们大多数同学都为写不好作文而发愁,许多家长也为孩子写不好作文而烦恼,甚至动怒。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他们确实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出非常出色的文章。
我的文章不算太好,有时也有模仿,但许多感受也要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我平时喜欢随手拈来一张纸随心所欲写点什么,所以积累了一些看法。
写文章要先构思,心里要想好一个框架,就像盖高楼的图纸,像人的骨架,文章分几部分,开头怎样写,每一段落要表达的意思,怎样收尾。并且要想好填充框架的内容,这就说到了素材。素材是平时不断积累来的。常言说的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样事物,哪怕是一株植物给予你的启示,这都是非常好的素材。毕竟作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当然,你也可以写幻想、写未来、写童话。文章要以情动人,真情才是好文章。你的作文是给大家看的,就要把美好、积极向上的东西展示给大家。平时要多积累好词好句来组织你的文章,每天做一次读书笔记,而且笔记要经常看,才可以铭记不忘。作文首先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最真实的还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像《快乐作文与阅读》之类的小学生杂志,它会对你的写作能力有助于提高。
构思完毕,就开始动笔,再合理地运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必须记住,写事时一定要叙述清楚过程。写完后,不要以为大功告成,你至少要把文章读上五遍,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要认真地检查,仔细地看有没有错误或不通顺的地方,一定要全面修改,才可以抄在作文本上,这样一来,一篇作文就完成了。
要知道,作文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深入了解它,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它。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作文水平一定可以提高的。你们如果有什么好的写作方法,我非常愿意与大家交流。
对融合教育的心得体会篇7下午好!
说起我和女儿张莞尔与奇色花幼儿园的缘分,不得不先要说一说我和奇色花幼儿园蔡蕾园长的缘分。
我是郑州幼师九三届的毕业生,和蔡蕾园长是校友。不过,我刚知道她的名字的时候,我还是幼师一年级的学生,她已经是幼儿园的园长了。和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是在1992年,我的印象特深刻,那时我上幼师二年级,我们俩那年都获得了荣玉德幼基金会的奖励,荣玉德基金会是奖励郑州幼师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蔡园长是一等奖,我是二等奖。特别有缘,我们座位安排在了一起,会议前我们还一起去搬了椅子,和心中敬仰的学姐一起搬椅子,那时的我特激动,甚至感觉很幸福。不过,因为陌生,因为是在开会,我只是独自享受着我的那份幸福,蔡蕾园长一点都不知道。
毕业了,我分到了一所小学。和同在一个区的蔡园长距离并不远,我一直关注着蔡园长的幼儿园的变迁和变化,不过我们之间还是没有任何联系。
直到20xx年,我们搬了家,我女儿张莞尔要转幼儿园。上哪所幼儿园是一件大事。我的好朋友袁老师告诉我她为女儿选幼儿园的事情。她本来在一家公办幼儿园,但老师工作性质使然,加上老人没有在一起,爱人正好那几年又在外地工作。孩子的事都要她一个人操劳。每天下午到了接孩子的时候,经常有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比如有家长到学校沟通,比如处理学生临时事情,比如开会没结束……每次办完事情总是火急火燎赶到幼儿园,而女儿总是委屈万分地坐在那里等待,眼睛里噙着泪花,同在等待的老师不说也总感觉到埋怨的目光。那让袁老师很愧疚,对孩子,也对老师。可是毫无办法。后来袁老师把女儿送到了奇色花幼儿园,还是在下班的时候老是会有的事,但不同的是去幼儿园接女儿的时候不再火急火燎,到幼儿园的时候不管多晚,老师总在陪着女儿在高兴地玩,不管多晚,女儿总是流连着不肯走。
袁老师是我的闺蜜,我们从十几岁关系就好得很,加上我对蔡蕾园长不算太多的了解,我对她的话深信不疑。于是不再犹豫,直接选择了奇色花幼儿园。
那时奇色花幼儿园还在金城街,院子不大,空间比较紧张,可是奇色花幼儿园给人特别温馨温暖的感觉。就像袁老师说的那样,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亲切,对孩子耐心有加。我也多次像袁老师那样全班甚至是全园最后一名接孩子,但老师没有埋怨,孩子也不因只剩下自己而泪眼涟涟。一个幼儿园品质的体现其实就是幼儿园园长品质的体现,蔡蕾园长个人魅力影响到的老师、愿意跟着她把奇色花作为事业去做的老师都是如她那样善良、谦逊、和气。
奇色花幼儿园实行融合教育,就是正常孩子和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一起学习和生活,一般的比例是8:1。女儿班里有两个特殊需要儿童,入园前我就知道,我没有像有些家长那样犹疑,这很大程度上出于我对蔡园长人品和能力的绝对信任,因为信任,所以觉得她做得事情都是正确的,所以支持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那时我的工作也很忙,虽然心里想和蔡园长多聊聊,也特别想为奇色花做些什么,不过总是因心有余力不足而搁浅。虽然无缘与蔡蕾园长做同事,无缘成为她的兵,但从女儿上了奇色花后,我们的接触很自然地多了起来,我们聊幼儿园、聊孩子,也聊融合教育。所以说,对融合教育,我比其他家长知道得更多一些。虽然知道得更多些,但说实话,对女儿所在班的融合教育,我并没有关注特别多。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我没有因为女儿班里有特殊需要儿童我就天天问东问西,生怕会对她有不好的影响似的。每次接送女儿,我看到那两个特殊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很自然很开心地在一起,没有歧视,没有嫌弃,没有区别,他们的脸上和其他孩子一样绽放着开心的笑容,我就觉得这世界真美。我认为,这种让旁观的人看不到普通孩子和特殊需要孩子在相处中的区别的境界,是融合教育的最高境界。
因为做融合教育,奇色花和其他幼儿园相比,有很多优质而丰富的资源。国内外一些爱心机构和组织为奇色花配备的功能室不仅让特殊需要孩子受益,同时也让普通的孩子受益。因为做融合教育,很多爱心人士特别关注奇色花幼儿园,这也让奇色花幼儿园和奇色花幼儿园的孩子有了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不管是幼儿园、还是老师和孩子,每一次活动都是成长。因为做融合教育,奇色花幼儿园的老师有了更多更专业的学习机会。可以说,能继续坚持在奇色花做得老师,都是有爱心的老师,他们有能力又有爱心,这是奇色花幼儿园所有孩子的幸福。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对融合教育的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