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论语》教案【精品多篇】

时间:2025-05-05 08:52:46
《论语》教案【精品多篇】

【编辑】《论语》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论语》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子曰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子曰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子曰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指导

子曰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子曰愠 罔 殆 谓哉 焉 诲

子曰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子曰3.熟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子曰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子曰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子曰三、文言文入门:

子曰教师讲解:

子曰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子曰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子曰3.通假字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5.四种特殊句式:

子曰四、朗读指导

子曰1.教师范读课文。

子曰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子曰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子曰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子曰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子曰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子曰(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子曰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子曰处理方法:

子曰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子曰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子曰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子曰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子曰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子曰七、指导背诵

子曰八、小结

子曰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子曰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子曰九、作业

子曰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子曰2.背诵全文。B类

子曰3.默写全文。C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子曰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子曰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教学重点:目标2

子曰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子曰教学过程

子曰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检查复习

子曰朗读全文。

子曰二、导入

子曰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子曰三、翻译课文6-10则

子曰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子曰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子曰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子曰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子曰(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子曰(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片断写作:

子曰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子曰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子曰五、小结

子曰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子曰六、背诵指导:

子曰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子曰七、作业

子曰A 1.课后练习三、四题。B 默写课文

《论语》的教案 篇二

[教法学法]

本文短小精悍,拟通过通读感知、品读赏析、创读拓展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读、探究中获得知识,得到启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简介孔子和《论语》

1(学生之间交流)把你了解的孔子和《论语》的知识讲出来,如果不完整可以互相补充。

2(1)介绍孔子。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介绍《论语八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9篇,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i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1)齐读,散读;个人读。(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3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词、句,供学生探究。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0人不知而不愠(恼恨,)

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这里是'学业陷入困境'的意思)

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0学而不 ……此处隐藏11871个字……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宪问》)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

知也。”(《卫灵公》)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阳货》)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阳货》)

诵读感悟。

1.学生放声朗读后五则。

2.学生分别背诵后五则。

3.全体背诵后五则。

课后作业。

1.默写课文后五则。

2.以小组为单位,坚持研读《论语》,并搜集最新的有关《论语》的热评。读书课上交流。

论语八则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围绕“乐”,解读孔子的快乐之道,从中获得些许人生的感悟、心灵的快乐体验。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朋友”

2、我们三类人都是“朋友”

3、热情洋溢地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这句出自《论语》(第一则)

二、由“乐”引出的读音解困

1、“乐”字,读音有疑问

明确:多音字,解释为“快乐”,读“1e”

2、再次齐读这一句

3、自由朗读《论语十则》再看看还有哪些字,在读音上要引起注意的。

明确:多音字、通假字、生字等。——顺带把一句的意思都理解了。

(结合意思能更好地确定读音,确定了读音也能更好地理解意思)

4、再次齐读全文(注意:已经疏通的读音)

三、孔子的快乐之道一:向一切人学习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什么样的)朋友?来(干什么)?

明确: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2、背景:《史记》中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多,至远方来”。

明确:既然来的都是跟他学习的人,可见学问都不如他,那有什么好快乐的?

3、引导诵读:第七则(第六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释义这句话(注意:三、必、择其善者、从、改)意思

②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个别读)

明确:肯定的语气(必、从、改)重音

③齐背这一则、个别背

④小结板书:孔子之所以“快乐”,因为可以“向一切人学习”。

四、孔子的快乐之道二:坦然面对无知

1、因此,孔子拥有了弟子3000,其中有72贤(贤能贤德)人。

2、仲由便是其中一个,让我们看看孔子是怎样将“快乐”传递给他的学生的。

3、齐读第五则。

4、这里你读到“快乐”了吗?这则说什么?

明确:学生很可能是没有读到的,没关系,先理解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智慧的。”

5、孔子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一读)

明确:学生自由想读。生气、温柔、严肃……

6、为什么孔子这么强调分清“知与不知”?

明确:不知道装作知道会让人很烦恼(庸人自扰)

7、你有过这种“不懂装懂”的经历或者见过“不懂装懂”的人吗?当时有怎样的感受?(联系自己谈谈)

明确:让学生体验到孔子看似责备的话语,事实上是将一种生活态度与“快乐”情感带给子路。

8、齐背这一则,个别背

9、小结板书:孔子告诉弟子要正确对待知与不知,学会“坦然面对无知”(如果你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了,你也便可以活得更快乐)。

五、孔子的快乐之道三:学会宽恕他人

1、然而,我们知道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和令人气愤的时候,比如:下面出现的几个场景:

①场景一:语文课上,我和同桌轻声讨论书中一个生字的读音,老师发现了,当众点了我的名字,此时我心想:。

②场景二:下课期间,我的同桌小明垂头丧气地从老师办公室回来,一道仇恨的眼神,直射我的脸上,然后恶狠狠地丢下一句:“我今天偷带漫画书到学校的事,你告诉老师的吧!”“谁说是我干的!”我冲他大喊,他却当做没听见,不予理睬,这时候我。

2、面对这些我们可能无力改变的事实,一味地生气好吗?我们来齐读第十则,看看孔子是怎样看待类似的问题的?

①先解释意思:关注“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为什么要宽恕别人的错误?(结合第一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老和尚背女人的故事)

③学会“宽恕”,你能获得什么?

明确:快乐

3、重新回归场景联想,这时你的言行会有变化吗?

4、齐背第十则,个别背

5、小结板书:学会放下包袱,“学会宽恕别人”,该放下时且放下,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六、总结送赠言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值得高兴的事或者令人困惑的麻烦,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就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学会“快乐”的生活,就是孔子以及《论语》想要传递给我们的真谛!

今天我们学习了仅仅才三句《论语》,却已经有这么多的人生感悟了,可见《论语》是一部蕴含孔子大智慧的好书,我们一定还能在阅读其他几则中获得更多的人生哲理。

齐声读全文,然后给你的好朋友或者同学选取一句你觉得最适合或者最能表达你期望的《论语》篇目作为赠言送给他们。

明确:学生背送的句子,谈谈理由。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论语》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论语》教案【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